MCPLive > 杂志文章 > 消失的北桥 主板芯片组背后的故事

消失的北桥 主板芯片组背后的故事

2009-09-22陈可《微型计算机》2009年9月上

CPU整合内存控制器,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2003年,AMD发布了K8架构的Athlon 64处理器,其有两个重大技术改进:其一是首度支持64位x86指令;其二就是直接集成了内存控制器,后者也对芯片组设计带来重大影响。


Athlon 64开创了x86处理器集成内存控制器的先河

内存控制器本身是北桥芯片的关键逻辑功能之一,CPU集成内存控制器,便意味着北桥的功能被削弱。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CPU内核可以同内存系统直接通信,数据访问延迟只有传统设计的一半,可显著提升CPU的指令效能。第二个优点就是让每个CPU都拥有自己的内存系统,不必再与其他CPU分享,这在多路服务器系统中可表现出巨大的性能优势;而它的缺点就是将CPU与内存捆绑,用户无法再通过升级主板的方式来提升平台的潜力,而只能通过升级CPU的方式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更虚弱了主板芯片组的作用。

既然内存控制器被整合,那么北桥的关键逻辑实际只剩下图形接口控制器,不同品牌的芯片组之间,性能差异也显著变小。


Intel将北桥芯片称作“Memory Controller Hub”,南桥芯片称作
“Input/Output Controller Hub”,所以就诞生了MCH与ICH的组合。

对于单芯片组的设计,那时玩家接触多的便是NVIDIA的方案,如MCP 61、MCP78等。使用单芯片方案的设计可以简化主板的布线,让整块主板看起来更加简洁,而且高度集成化之后在成本方面更具竞争力。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当其冲的便是发热的问题,如果再将集成图形单元也纳入其中,那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了;其次则是功能的灵活性受到很大限制,为突出的例子则是图形接口的设计。AGP时期还好一些,但是到了PCI-E时期尤其是多显卡互联(SLI)方案的提出,让
PCI-E控制器变得异常重要,于是我们看到很多支持SLI功能的主板,如nForce 590 SLI、nForce
980a SLI等芯片组就都使用了双芯片的设计。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北桥的作用被削弱了,但是由于PCI Express通路的重要性,独立北桥并没有因为内存控制器被剥离而消失。反观Intel方面则一贯都是MCH、ICH双芯片结构,其实就也是传统的北桥和南桥。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3)

  • 2010.03.31 17:30
    3楼

    垄断是不是会导致新技术研发变慢?

    (0) (0) 回复
  • 2009.10.06 15:44
    2楼

    DIY.还能像以前一样吗?

    (0) (0) 回复
  • 2009.09.23 23:48
    1楼

    说到底也就是又回到垄断的局面了,对于很多要求苛刻的玩家来说这些相当于恶梦哦,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个平台,每一项技术都是开放型的,DIYer喜欢的是每一项细小的技术和功能都由自己去调配,如果完全整合了,一切都无从说起了!这样对整个pc的发展只会是阻碍,就像中国的“龙芯”为什么就不能支持x86指令呢?感到很压抑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