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P45芯片组架构图(图3)我们可以看到,P45北桥总共只提供了PCI-E 2.0 x16的带宽,只有ICH10系列南桥才提供了6条PCI-E 1.0的带宽,显然郁闷君电脑里第二块显卡的带宽是由南桥提供的。为什么主板厂商不拆分P45北桥的PCI-E 2.0 x16带宽,反而要舍近求远从南桥来获得带宽呢?
图3
笔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在笔者的P45主板上,两根PCI-E x16插槽中间具备数颗编号为“
PI2PCIE2412”的矩形芯片(图4),而郁闷君主板上的两根PCI-E插槽之间除了电容、电感与
MOSFET,没有任何特殊芯片的存在(图5)。接下来笔者上网查到了“PI2PCIE2412”芯片的主要用途,原来该芯片是由美国Pericom公司生产的一种PCI-E 2.0信号切换芯片,其主要用途就是对
PCI-E带宽进行拆分或合并,它可以根据用户显卡的插卡数量,自动对带宽进行分配。
图4
看来尽管Intel P45芯片组具备组建CorssFireX的能力,但后的实现还需要主板厂商在主板上安装第三方信号切换芯片才能得以实现。同时根据Pericom公司的报价,该芯片的万颗批发价为1.5美元/颗,显然采用数颗该芯片的话将提升主板的生产成本。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郁闷君的主板要从南桥引出带宽了。
图5
那么是不是没有PCI-E信号切换芯片的主板就无法实现带宽切换呢?这倒不一定,在笔者的朋友中,他们还有几种P45主板,尽管没有集成信号切换芯片,但一样可以对PCI-E 2.0 x16带宽进行
PCI-E 2.0 x8+PCI-E 2.0 x8的带宽拆分。如图6、图7所示,可以看到在他们的P45主板上,两根PCI-E x16插槽之间的设计与笔者的主板与郁闷君的主板也有明显的不同,多了些跳线与切换卡。
图6
原来这些主板的带宽拆分是通过跳线与切换卡来实现的,相对集成额外的PCI-E信号切换芯片,这种带宽拆分方式将减少主板厂商的生产成本,但也会为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用户必须通过手动调整才能实现带宽拆分,尤其是跳线拆分模式,用户必须插拔多个跳线才能实现PCI-E带宽的拆分,相当麻烦,不过终能实现带宽正常切换,提升系统游戏性能,同时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也还是可以接受的(这类主板的价格大多比采用PCI-E信号切换芯片设计的主板便宜)。
图7
后,通过此次郁闷君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要购买一块能正常实现带宽拆分的交火主板,那么在购买之前,我们应重点关注主板两根PCI-E x16插槽之间有无任何特殊之处,比如有没有几颗外形完全一样的矩形芯片(除了PI2PCIE2412,一些主板还采用了ASM1440、SGM330A等型号的PCI-E信号切换芯片),有没有看起来相当复杂的跳线设置以及带宽切换卡。如果你想购买的这块主板插槽之间非常“干净”的话,那么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如果不能确定的话,可以让商家提供一块采用PCI-E 2.0设计的显卡,并将它插在主板的第二个插槽启动,装好驱动后,用GPU-Z观察其“BUS Interface”即可知道它的带宽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