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使用笔记本的时候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不外接电源只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笔记本的性能会下降,比如处理器降频,玩游戏卡顿等。这是因为笔记本断开外接电源后,处理器、独显等核心硬件都会自动降低功耗,限制性能,从而导致性能下降,这在配备独显的游戏本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和游戏本不同,轻薄本的使用场景和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比如我们在办公室、休息室、飞机/高铁、咖啡厅等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这些地方往往不太方便外接电源,这就对轻薄本在电池供电下的性能提出了要求。那么轻薄本在插电和不插电情况下的性能表现有怎样的差异呢?这和不同的硬件平台有关系吗?近日,英特尔针对这一项目进行了研究,我们一起来看看。
(对比机型)
英特尔宣称,目前轻薄本常见的使用方式是办公、上网浏览、看视频、听音乐或者做简单的创作,所以英特尔本次测试选择了一些常见的测试软件和英特尔内部使用的一些基于生产力工具、网页浏览以及内容消费和创作的测试场景。另外,英特尔还表示所有测试的机型都采用原厂配置、默认设置(电池统一设置为平衡模式下的“更好的性能”),测试电池续航时屏幕亮度统一设置为200nits,并没有在硬件和软件上做更多人为调整。
在PCMark10的应用测试场景(Office 365)的统计图中,深蓝色代表英特尔机型在外接电源下的成绩,浅蓝色是同样情况下用电池供电的成绩,而深红色代表AMD机型在外接电源下的成绩,浅红色是同样情况下用电池供电的成绩。可以看到,英特尔机型在电池供电情况下相对外接电源的性能差异并不大(不超过10%),而AMD机型则有比较大的差异,其中一款AMD机型在电池供电和外接电源的情况下最大性能差距甚至达到38%。
在WebXPRT网络浏览测试中,可以看到,英特尔机型在电池供电下的成绩相对外接电源也有很小的差距,基本在10%左右。而AMD机型则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基本上电池供电的性能只有外接电源的一半左右。
在综合测试办公生产力性能的SYSMark 25软件中,英特尔得到的结论和前两组数据(PCMark10应用、WebXPRT)也是一致的,在电池供电和外接电源的相比之下,英特尔机型的性能差距小于10%,而AMD机型的差距则显得十分明显。
除了以上几个Benchmark测试跑分软件,英特尔还加入了几个内部开发的RUG(Real Usage Guides)来测试,比如进行PPT转PDF、Excel转Word等任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成绩(柱状图)是越低越好。可以看到,英特尔机型在PPT转PDF、Excel转Word等任务中,无论是使用电池供电还是外接电源,在成绩上都没有明显的差距,而AMD机型在外接电源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成绩,不过换到电池供电时又拉开了差距。
当然,也有一个例外。在我们常见的处理器渲染性能测试软件CINEBENCH R20中,无论是使用电池供电还是外接电源,英特尔和AMD两个平台的机型本身的差别都不大。
为什么不同平台的笔记本在使用电池供电和外接电源的情况下会有如此大的性能差异?英特尔为此做了深入分析。英特尔用标压版的AMD锐龙7 4900HS和低压版的锐龙7 4700U的工程实测来举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图表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处理器功耗/核心的供电电压,蓝线是外接电源下的表现,黄线是电池供电下的表现。可以看到,在英特尔的工程测试中,图中两款处理器的绝对电压有明显的差别,代表外接电源的蓝线最高供电电压是1.2V甚至是1.4V左右,而代表电池供电的黄线基本是在0.8V到0.9V之间。两款处理器的功耗表现也是类似的情况。
英特尔解释到,当进行基准测试时,在正常外接电源的情况下,锐龙处理器很快到了一个高的电压,进入了类似于英特尔的睿频阶段,随着核心供电的提高,处理器频率也会提高,性能就提升了;但是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类似的阶段提升发生得比较晚,先上一个小台阶,从0.6V左右到0.8V,延迟了近10秒的时间,然后才推到0.9V,到任务快完成的时候推到1.4V。作为真实用户,你看到的现象是系统的响应时间比较缓慢,所以才会出现电池供电情况下性能相较外接电源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不过遗憾的是,英特尔尚未提供酷睿平台在该工程测试中的处理器功耗、电压等数据。
从英特尔的测试结果来看,无论是使用电池供电还是外接电源,英特尔酷睿平台都能够提供均衡的性能输出,两者性能差距仅10%左右;而AMD锐龙平台在使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性能较外接电源下降明显,最多达到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