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2.5英寸存储设备救世主之U.2接口初探

2.5英寸存储设备救世主之U.2接口初探

2015-07-24张平合《微型计算机》2015年7月下

巧妙的物理接口设计

在谈论U.2接口的结构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SATA接口的结构。SATA接口在硬盘端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SATA数据线,一部分是SATA的电源和控制线。这两个接口都采用了“L”型防呆设计,并且长度存在显著差别,因此很容易使用。除了SATA接口外,市场上还有SAS硬盘,采用的接口外观和SATA非常相似,长度和尺寸都基本相同,不过去掉了SATA接口中间的分隔部分,转而布置了一组SAS Port B触点。

从结构来看,U.2接口显然是从SAS接口那里得到了设计灵感。U.2接口长度和SATA接口的电源和数据接口的总和基本相当,不过它同样取消了SATA接口中央的分隔部分,并大幅度增加了数据传输触点。整个U.2接口的触点部分可以分为六组,包括通道0和参考时钟0、通道1~3(行业SAS第三、第四个端口共用,同时也提供参考时钟1和边带)、边带、SATA/SAS第一个端口、SAS第二个端口、控制和电源部分等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不但包含了之前的SAS接口、SATA接口的特征以保证向下兼容,还加入了PCI-E通道确保高速传输。在供电方面,U.2接口同时满足3.3V和12V标准,其中12V标准是为PCI-E通道所使用的。此外,在物理外观设计上,由于取消了分隔部分,为了确保插口不会由于反向而损坏设备,U.2接口也仿照SAS设计了不对称的突起防呆口,甚至寸土寸金的在防呆口内部布置了多个数据触点,有效利用所有的空间。

从设计角度来看,U.2接口的物理部分还是很讨巧的,相比之前的SATA数据传输和电源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改动,因此还是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在目前的PC系统上。除此之外,U.2接口还有很多特性值得用户关注。比如它的允许功耗更大,高可达25W左右,能满足更大容量SSD的需求,同时它在限制浪涌电流方面也做出了更好的设计,以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

Tips:如何在现有主板上使用U.2接口

在介绍了这么多U.2接口的内容之后,肯定有读者担心了:现在的主板是不是都不能使用U.2接口呢?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理接口标准啊!答案显然不是这样。一般来说,只要你的主板支持M.2接口,就可以通过转接设备转接成U.2接口。

Hyper Kit转接器可将M.2转换为U.2接口,并且不会损失性能。
Hyper Kit转接器可将M.2转换为U.2接口,并且不会损失性能。

通过在Hyper Kit转接器上连接转换线,普通主板也能使用U.2 SSD。
通过在Hyper Kit转接器上连接转换线,普通主板也能使用U.2 SSD。

华硕推出了一款名为Hyper Kit的转接器。该卡一端为M.2接口,一端为Mini-SAS HD接口。用户使用时,将该卡插入主板上的M.2接口,再将Mini-SAS HD转U.2连接线插入卡上的Mini-SAS HD接口,然后在连接线上连接U.2 SSD,这样普通主板也能使用U.2 SSD,且性能不低,英特尔U.2 750 SSD的随机4KB QD 32 IOPS数高达434K。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备的U.2接口采用的是比较高的规格,比如PCI-E 3.0 x4,那么在使用时需要注意M.2接口的相应规格,否则可能会达不到原有的设计速度从而带来性能损失。

为2.5英寸存储设备而生

作为一个物理组件,U.2接口的兼容性可谓极为出色。它自身包含了SATA、PCI-E、SAS不同的总线方案,因此可以兼容SATA-Express标准、SAS标准、以及SATA标准。换句话来说,U.2接口仅仅是物理设计上的接口,它的性能取决于背后采用何种技术标准。说到这里,有一个疑问就不得不提出来了。目前市场上的M.2接口非常引人注目,再加上体积小,性能也很不错,为什么未来的主流存储设备接口不使用M.2而考虑U.2呢?为什么原生PCI-E接口无法和U.2接口竞争呢?这里还需要仔细来分析。

首先,虽然原生PCI-E接口存储设备的高速度和高效能一直被玩家所称道。不过问题在于,原生PCI-E接口性能虽然非常出色,但PCI-E SSD的体积往往比较大,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无论从设备兼容性、还是成本价格,以及需要占据独立插糟的角度考虑,都使得PCI-E接口的存储设备只能被少数专业和高端玩家所使用,很难成为目前主流市场的选择。

其次,和M.2设备相比,U.2接口的优势在哪里呢?我们知道,M.2大的优势在于其苗条的体积,很适合在对体积非常敏感的移动设备和小型设备内使用。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M.2的体积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桎梏。对SSD这种采用NAND闪存的设备来说,多通道读写是其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M.2的小体积就天生注定它很难实现多通道、多芯片的设计方案,即使可以,成本也非常高,难以被市场广泛接受。再加上小体积无法使用更多芯片扩展容量,因此M.2设备的容量无法与传统的2.5英寸、PCI-E规格的存储设备相比。所以M.2接口也不太可能成为市场主流。

除了上述的PCI-E和M.2外,经过选择和比对,U.2接口是目前比较出色、有可能成为未来存储设备标准的接口。原因也很简单,U.2接口主要面向的是2.5英寸存储设备。2.5英寸的硬盘目前无论在移动市场还是在台式机市场,不但有极高的保有量,也是市场的绝对主流。2.5英寸设备相比M.2存储设备,体积足够大,能够承载更多的存储芯片,容量和速度都有保证。相比PCI-E存储设备,其板型、设计则更加小巧,成本更低,能在性能与价格中获得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因此,U.2接口很可能在SATAe接口不太受人欢迎之后,接棒市场成为未来受用户青睐的存储设备接口。

在U.2接口成为标准之后,厂商可能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在设备端采用不同的传输规范。对企业级用户和服务器用户来说,U.2接口的硬盘设备会使用SAS规范。那么对绝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SATA-Express规范可能成为未来U.2接口硬盘的主流规范,能够实现高PCI-E 3.0 x4的速度,基本上可以满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SSD设备发展的需求了。而对一些机械硬盘来说,SATA接口可能依旧是不错的选择,U.2也完美支持SATA规范。这样一来,厂商只需要使用一个物理接口就可兼容所有的传输规范,用户也可以从中受益,实现双赢。

U.2接口产品和性能实测

目前市场上已经采用U.2接口的存储产品不算很多,主要有英特尔的SSD 750系列中的2.5寸版本、三星XS1715、OCZ Z-Drive 6000三款产品。三款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均采用SATA Express传输规范,支持NVMe工作模式,接口带宽达到PCI-E 3.0 x4,这似乎意味着它们都具备非常强大的性能。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摘录国外媒体THE SSDREVIEW对三星XS1715的几个先行测试,来看看U.2 SSD具备怎样的性能。其测试平台如下:

三星XS1715的外观与官方参数
三星XS1715的外观与官方参数

持续读写能力方面,三星XS1715硬盘写入能力超过了1800MB/s,逼近2000MB/s大关。
持续读写能力方面,三星XS1715硬盘写入能力超过了1800MB/s,逼近2000MB/s大关。

读取能力方面,三星XS1715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000MB/s,基本上PCI-E 3.0 x4的带宽都差不多释放出来了。
读取能力方面,三星XS1715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000MB/s,基本上PCI-E 3.0 x4的带宽都差不多释放出来了。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1)

用户名:

密码: